婚姻走到分岔路?鍾依庭律師提醒離婚前必知的五大法律事項
離婚,不僅是感情關係的結束,更牽涉到法律程序、子女照顧、財產分配、心理調適以及未來生活的全方位挑戰。許多人在面臨離婚時,因資訊不足或準備不充分,導致後續爭議與困擾。本文由 乘熙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鍾依庭 律師 整理,帶你了解 離婚前必須掌握的五大重點,幫助你更從容地面對人生的重要轉折。
一、離婚的法律程序與方式
在臺灣,離婚主要有三種方式:
1. 協議離婚
雙方不經法院程序,私下同意解除婚姻關係,並簽署離婚協議書、由兩名證人親筆簽名,之後到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即可。
注意事項:
證人必須是認識的親友,並確實確認雙方有離婚意願,且須親筆簽名。
協議書需明確載明:
1.未成年子女親權(單獨行使、共同行使及決策事項)。
2.扶養費金額、支付方式與期限(建議明確寫入匯款帳號與日期)。
3.財產與債務分配,如有放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,必須明確註記,避免日後訴訟。
2. 調解/和解離婚
若案件進入法院程序,法院通常會先安排 2-3 次調解,由調解委員協助雙方達成共識。
1.調解成功:法院製作調解筆錄,雙方可憑正本至戶政辦理離婚。
2.和解離婚:在審理中經法官促成和解並製作和解筆錄,同樣具法律效力。
3. 訴訟離婚
當協議及調解皆失敗,由法院依法定離婚事由(如重婚、虐待、重大侮辱等)或其他足以破綻婚姻的原因(如長期分居)進行審理並判決離婚。訴訟離婚程序較為複雜,且可能歷經三審,耗時較長。
二、婚姻期間財務盤點
在離婚前,必須盤點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與債務,因雙方對家庭的貢獻均可能影響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。協議離婚時,雙方可至國稅局調閱財產清冊,並在協議書註明是否進行分配。
若懷疑對方隱匿財產或有脫產行為,可向法院提起剩餘財產分配訴訟,由法院調查存款、股票、不動產、保單價值等,並計算應分配數額。
三、子女親權與扶養費
子女是離婚案件中最敏感且爭議最多的部分。法院會以 「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」 為核心判斷親權歸屬。父母需提供有利證據,證明自身適合擔任親權人。
法院可能委派社工或家事調查官訪談父母、訪視住所、詢問學校師長,並撰寫調查報告,影響判決結果。扶養費必須明確載明金額、支付日期與方式,避免爭議。
四、心理支持與自我照顧
離婚是一段心理上的重大考驗,情緒調適與支持系統至關重要。可尋求可信賴的家人、朋友傾訴,或加入相關支持團體。若情緒影響日常生活,建議諮詢專業心理師,協助重建信心與未來規劃。記住,離婚不是失敗,而是重新開始的機會。
五、離婚後的生活規劃
離婚後需面對的首要課題是 經濟獨立 與 子女照顧。若婚姻期間仰賴配偶經濟支持,離婚後應積極尋找合適工作或培養專業技能,確保穩定收入。可尋求職業重建資源或培訓機構協助,盡快恢復職場競爭力。
離婚涉及法律、財務、子女與心理多重面向,每個案件的情況皆不同,建議在行動前先諮詢專業律師,獲取專屬於你的解決方案。
乘熙法律事務所
你的家務事,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大事。
如需離婚法律諮詢,歡迎與我們聯繫。